龍魚飼養基礎概念 換水與餵食篇
亞洲龍魚(學名:Scleropages formosus),屬骨舌魚科硬骨舌魚屬;而不同種類的龍魚有其不同的色彩。且隨著魚只隻成熟與成長,身上鱗片、臉頰的色澤會產生變化與豐富性,這也是最吸引人與極具觀賞價值的原因。龍魚壽命幾十年相當長壽,而飼養上最要注意的則是水質,餵食和防病,只要在這三方面,您就能夠擁有健康、漂亮的龍魚。
第一點 飼養龍魚之水質管理要項與迷思
1、先天弱酸性軟水(台灣飼養PH控制在6.0~8.2之間即可)
龍魚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,硬度要求軟水,這是原產地的概況。但由於台灣目前自來水PH落在6.8-8.4之間,且南北差異較大,水質也與十幾年前的穩定性差異很大,因此現況飼養不再要求弱酸性,如果有透過三胞胎(過濾設備),或是曝氣與換水時添加水質穩定劑,都會是很好的做法。龍魚的適應能力很強所以一般的自來水一般沒多大問題。
2、水溫設置與基礎水質條件
水質具體來說:PH值6.57.5之間都為理想值。水溫方面一般來說幼龍(泛指15cm~35cm的個體)建議28-30度、成龍50cm以上溫度的適應度則較大為24度~28度;而生病與細菌感染時,升溫則為最好的做法,但溫度變動一次(一日)不宜超過兩度。
3、曝氣並軟化
水要經過充分的曝氣再用來養龍魚,最主要的原因則是自來水廠消毒使用氯。自來水多以氯氣消毒,當氯氣溶於水中會變成次氯酸或次氯酸根離子,即俗稱有效餘氯,因次氯酸具有極高的氧化能力,如自來水含有效餘氯,它在配水管中停留時可預防細菌(病原菌)的滋生,因此有效餘氯在自來水的安全衛生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。而氯氣扮演殺菌的角色,自然不利於龍魚與水中生物,因此進入魚缸的水必須確保沒有氯氣,此時上述的三胞胎(過濾設備)、拿水桶裝自來水後放置一個打氣機曝氣12H,以及添加水質穩定劑,都會是很好的方式。
4、換水量與頻率
水族箱的維護是一個大問題,而這其中水族箱的換水尤為重要,換水時要考慮換水量,而水族箱每次的換水量也和飼養時的水族箱的大小,水質狀態,觀賞魚狀態與密度、過濾條件等有關。在換水時可以結合用吸管將缸底污物吸出也可直接用水管抽取。不同的水質情況、不同的魚種,換水次數、換水量也是有所區別的;以紅龍與金龍,紅龍就較適合較軟較老的水質、而金龍則是較新的水質。我們簡單舉例:假設五呎標準缸(魚缸長寬高:150*60*75公分)水量約700公升(含底部過濾),裡面飼養了一隻龍魚(假設50cm)、五隻血鸚鵡、一隻黃金琵琶;以紅龍為例建議一週換水量1/5~1/6為佳;若為金龍則建議一週換水量1/4為佳。養龍是靈活的,有許許多多的細項要注意,譬如同樣魚隻,有些人一天一餐、有些人則是兩天一餐,會有不同的做法跟管理。每個人使用的濾材也不盡相同,有些人用一公斤100元的,有些龍友則用一公斤300元的,單位培菌面積不同,底部過濾設計不同,都會有差異;建議還是需要店家專業服務與協助判斷為佳。
5、寬大水族箱
設計龍魚的水族箱時要注意其擴展性,最低標地要求為長寬高至少120*60*60(單位:公分)為佳,較理想的基本大小則為五呎標準缸(魚缸長寬高:150*60*75公分)
第二點:飼養龍魚餵食基礎
1、餵食量的確定
龍魚的餵食量以龍魚達到七分飽為宜,也可透過觀察索餌慾望減退來做停止投餵的動作。
2、餵食的次數
餵食次數又稱餵食頻率,是指在確定日投飼量後,將餌料分為幾次投放到水族箱中。餵食次數與龍魚的消化與成長有關,龍魚在不同階段的餵食次數分別為:龍苗每日3~5次(通常在產地投餵,進口皆為幼魚),幼龍(12-25cm)階段為一天1-3餐,中龍(25cm-45cm)階段建議一天一餐,成龍( 50cm以上)階段則為2-3日一次,繁殖階段:龍魚超過五歲後,偶爾會有一段時間的拒食期,此為繁殖階段,有時1-2個月都不會禁食皆為正常,只需要正常管理與換水即可
3、餵食的時間
一般來說,建議配合主人的作息為佳,每日開燈後半小時才開始餵食,關燈後則為休息時間停食
4、餵食的位置
在室外飼養龍魚,應該在向陽、池底乾淨、周圍無尖銳物的地方,以免爭搶過程中受傷,水族箱中則都可以,只要主人方便即可。正常情況下,每日餵食應該固定時間,固定地點。若可以加入一些習慣則可以增加龍魚與主人的互動(如餵食前敲玻璃、餵食都使用相同的碗)